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Telegram Linkedin | EN
慈善教育

打开英语“心”视窗 “阅读治疗”圆缘喜分享

从2011年5月开始,新加坡慈济为29名就读于德乐小学,对英文有阅读困难的学生提供了“阅读治疗”课程的学费补助,帮助学生掌握英文的听读写能力,希望进一步提升课业表现,让学生建立自信,找到学习的乐趣。11月12日的圆缘活动中,学生、家长、老师与志工共聚一堂,分享学生的学习成果。


"SG2011103CHA-CQH-032.jpg”
为了能更好的与受惠学生互动,慈济志工进行每月家访,除了给予学生鼓励与关怀,也与学生一起阅读。这天,志工拜访莫哈姆的家,陪他一起读故事书。摄 / 陈清华

在德乐小学(Telok Kurau Primary School)图书馆的阅读室里,老师拿出几张英文字母卡,念出一个英文字,测试莎拉的听写,要莎拉用手指数出有几个音节,发音后将字拼写在纸上。

一个500字的故事,虽然略有生字,但在老师的指导下,莎拉能在二十分钟内顺利地读完。

虽然这类读物对一般三年级学生而言算是小儿科,但对莎拉来说,如此阅读速度比起半年前已经进步太多了。她利用课余时间去图书馆借书来读,《三只小猪》、《丑小鸭》、《睡美人》都是她喜欢的故事。

读写能力的进步,自然提升了应考时的理解能力,莎拉的成绩首次从个位数跃升到双位数,虽然还未达到及格水平,但已见显著进步。现在,无论是对着老师或慈济志工,莎拉都能自信地朗读课文,和半年前的沉默寡言差多了。

英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性

莎拉是德乐小学“阅读治疗”(Reading Therapy)计划的受惠学生。在此计划下,英文阅读有困难与课业落后的学生将接受课外辅导课程,以一对一的教学方式,每周至少两次,每堂课约半小时到45分钟。课程教导学生通过拼音的听、读、写,认识与掌握英语单字;进而通过阅读提升文句理解能力,启发阅读的兴趣。藉由学生对各学科的理解能力的加强,课业表现同步提升,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和自信。

英语是新加坡的主要用语,也是教学媒介语。除了母语,所有学科都以英语教导。因此教育部在小一新生入学时,都让学生做英语读写能力的测试,并针对英语阅读能力比较落后的学生,给予课外辅导。此补助只限于小一与小二的学生。

新加坡小学不设留班制,学生即使课业表现差,还是年年升班。随着学科深度增加,若这群学生的英语读写问题没有解决,课业表现就会远远地落在同侪后头。有不少像莎拉的孩子,因为家庭与语言环境的因素,对英语的掌握较迟缓,在邻里学校里一般占全校学生约一成。

阅读能力跟不上的小三或以上的学生,如果要课外辅导,家长须自付学费。有些学生因为家庭无力负担而被迫放弃。学生的学习能力迟迟没有迎头赶上。课业上表现不佳,也会因此缺乏信心,失去求学的意愿,形成恶性循环。

助孩子一臂之力

德乐小学有34名需要“阅读治疗”课程的学生。掌校多年的黄景沅校长(Wilbur Wong)对他们非常关注。校方与校外组织“关爱青少年中心”(Children-At-Risk Empowerment Association)合作,为这些有阅读困难或落后的学生提供阅读辅导。

这个额外课程的学费由家长承担,但其中大部分学生来自低收入家庭,黄校长一直都在为学生找寻资源协助。

2011年,因慈济“新芽助学金计划”延伸至小学,德乐小学就有105名学生在此计划下受惠。黄校长在了解慈济的慈善与教育理念后,主动联络分会执行长刘济雨师兄,希望慈济新加坡分会补助这群清寒学子。

济雨师兄有感于黄校长对学生的关怀与热忱,因此请访视员跟进,做家访评估后,从2011年五月开始,给予29名小三至小六学生每人每月两百新元的“阅读治疗”课程补助,并列为长短期教育援助个案。

为了能更好的与受惠学生互动,东二互爱志工以领养个案的方式每月家访,给予学生鼓励,关怀学生的出席率与阅读热忱,也与学生一起阅读。

这29位学生中,九成来自巫裔与印裔家庭,有些来自破裂的家庭,缺少父母的督促与关怀,而英语也不是他们的家庭用语,造成学生对英语读写与理解的困难。

发现阅读乐趣 找回信心

小五的法伊来自印裔穆斯林家庭,父亲是摊贩助手,母亲是家庭主妇,还有爷爷奶奶。父母不谙英语,家里以淡米尔语沟通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法伊的英语读写能力不佳,课业落后,失去求学的热忱与信心,也因此造成他一些行为上的偏差,曾经是老师头痛的人物。因家里经济困窘,父母也付不起“阅读治疗”的学费。

在黄校长的推荐下,他成为慈济“阅读治疗”补助计划的受惠学生。几个月下来,法伊发现了学习的乐趣。

此计划的负责老师张少凤老师说:“以前要强拉他(法伊)进来上课,而且坐不稳;但现在他可以坐在课室里超过半小时至45分钟,好好听书都没有问题,看到他有很大的进步。”

父母离异的莎拉,两名姐姐跟母亲同住,她从小就跟奶奶住在叔叔的家。母亲再婚后,生了小妹,但继父不知所踪,生活由17岁的大姐做临时工维持。

莎拉从小寄人篱下,周末偶尔回到母亲那里,幸亏有奶奶疼爱,算是不幸中之大幸,但因奶奶只会马来语和阿拉伯语,读书也不多,无法在课业上给予协助。

张少凤老师赞美她:“莎拉的出席率是百分之百,是出席率最好的学生,也看到她有很大的进步。”看到莎拉听写得满分,许进财老师也表示,这是多月来的显著进步,关怀莎拉的慈济志工张玛朗师姊都有同感。

玛朗师姊回忆起初做家访时,志工带来故事书请莎拉读,她羞怯地小声念出,不太有自信。“现在,她可以把我们带来的一两本故事书一口气读完了!”

温馨圆缘 见证成果

2011年进入尾声,也是学校学年即将结束。东二互爱志工在11月12日为“阅读治疗”补助计划的学生、家长和老师们举办一场圆缘活动,颁发结业证书给参与的学生,向家长汇报学生的表现,也鼓励家长继续为孩子们加油。

在德乐小学的视听室,志工特别安排押花老师来教学生制作押花感恩卡,献给父母或老师。这天共有11户家长共16人、20名学生及22名学生的兄弟姐妹、32名慈济志工与老师欢聚一堂,分享学生的学习成果。

法伊在会中勇敢地站出来分享:“我喜欢上‘阅读治疗’课程,很好玩!现在我也会读故事书。感谢大家的鼓励,我会好好读书,也希望同学们考试及格。”长得浑圆可爱的法伊,说他将来要成为足球运动员。

法伊也表示,在课程中老师教了他三个魔术词(magic word),即“请”、“谢谢”与“对不起”,他现在常常挂在口边。他也喜欢常常来探访他们家的慈济叔叔和阿姨。

因为亲身父母的能力问题,今年九岁的莫哈姆与哥哥及妹妹,都被同一代养父母领养。领养家庭是印裔穆斯林,他们在这里得到满满的爱,是非常幸福的小孩。他的哥哥与妹妹都上特殊学校,而莫哈姆的智力还算正常,但因学习缓慢,也接受“阅读治疗”。领养家庭无力负担,慈济给予补助。

莫哈姆的代养姐姐薇拉(Wida)表示,在参与此计划前,莫哈姆不会阅读英文,现在能够看书与阅读,也从英语单字表达变成现在的完整句子。

“我要向您的组织道谢。你们不分种族、宗教,穆斯林或非穆斯林,帮助像他这样的孩子,让这些孩子有更好的前途。”薇拉也鼓励在场的孩子,继续努力,好好表现。

在新加坡的正规教育体制下,既有让优秀孩子充分发展的“直通车计划”(注1),也针对学习能力较落后的孩子提供各种辅导课程,因材施教,希望每个孩子发挥出最大的潜能和良能,学习不落单。

慈济新加坡分会首次提供学生此类型的补助和家访。相信在政府、学校、家长与社会机构的共同努力下,处于弱势的孩子得以找到学习的动力和人生的目标。最重要的是,每月一次慈济志工家访“听故事”时间,已变成孩子期待的分享时刻,他们学会打开心窗,共享美好的心灵风光。

"SG2011103CHA-CQH-055.jpg”
九岁的莫哈姆(左)与哥哥及妹妹,都被同一代养父母领养。领养家庭是印裔穆斯林,他们在这里得到满满的爱,是非常幸福的小孩。莫哈姆因学习缓慢需接受「阅读治疗」。领养家庭无力负担,慈济给予补助。摄 / 陈清华

"SG20111109CHA-LCL-029.jpg”
老师运用教材测试莎拉对英文的听写,要莎拉用手指数出有几个音节,发音后将字拼写在纸上。摄 / 林翠莲

"SG20111112CHA-LCH-052.jpg”
圆缘活动中,学生们学习简单的手语,随着活泼的音乐节奏,跟着志工轻快地跳起《地球的孩子》。摄 / 林志华

"SG20111112CHA-HSY-056.jpg”
「谢谢」、「请」和「对不起」是法伊在阅读课程学到的三个「魔术词」,也是做人的基本礼貌。他感谢慈济与老师的协助,参与阅读计划的每一位学生,都可以考试及格。摄 / 黄瓋莹

"SG20111112CHA-LCH-081.jpg”
莫哈姆与法伊是好朋友,两人在课业上曾经让老师家人伤脑筋,却在阅读计划里找回自信心,他们俩彼此相互鼓励,要共同进步。摄 / 林志华

"SG20111112CHA-HSY-085.jpg”
学生在志工的协助下,一起完成押花感恩卡,准备送给同来的家长。摄 / 黄瓋莹

"SG20111112CHA-LCH-037.jpg”
莎拉聚精会神,细心地将小花小草,粘上胶水,贴在卡片上。她要把卡片送给妈妈,跟妈妈说爱她。摄 / 林志华

"SG20111112CHA-LCH-079.jpg”
莫哈姆代表《阅读治疗》受惠学生,送上由学生亲自填写的感恩卡送给关心他们的慈济阿姨和叔叔。摄 / 林志华

"SG20111112CHA-HSY-105.jpg”
学生将亲手做好的卡片送给妈妈,妈妈给予爱的拥抱。摄 / 黄瓋莹


延伸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