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来西亚一名十八个月大的女婴郑蕙馨,出生不久被诊断患上先天性胆管阻塞,幸由父亲郑萃健移植三分之一肝脏,顺利于2012年6月23日在新加坡国大附属医院完成手术。
三个月以来,郑家奔波于新马两地,求医之路上,除了有社会民众踊跃捐款支持医疗费用,也有慈济志工接力陪伴。慈济志工无微不至地关怀着饮食起居,让郑氏夫妇感激地说:“在几个月相处下,我们与慈济志工建立了友谊,偶尔带女儿回到新加坡复诊时,大家还会像一家人般相聚,令我们感到窝心。”
跨国个案 接力关怀
2012年五月中旬,慈济新加坡分会社工接获雪隆分会提报,转介关怀个案郑蕙馨。5月31日初次上门拜访,慈济访视员见到双眼无神、虚弱瘦小、皮肤黯淡泛青的小蕙馨被母亲许霜玲抱在怀里,不禁感到不舍和难过。
小蕙馨因肝胆的先天缺陷,失去排毒功能。她出生不久后曾在马来西亚动第一次手术不果,后来肝脏出现硬化现象和腹部肿胀积水,导致她无法像同龄孩子般翻身、爬行和站立。
经马来西亚报馆和民众大力伸援,郑家得以转向新加坡医院求诊。与访视员的言谈间,郑氏夫妇表示:“即使手术不成功也无悔,至少对孩子尽心尽力了。”感受到父母的无助和忐忑,访视员遂以证严上人少年时为病重的母亲发愿持素的故事,与他们分享。“上人因孝心虔诚发愿,感动上天,后来师妈平安度过了。”曾金娥师姊鼓励他们:“父母要给孩子祝福。只要诚心发愿,因缘不可思议。”这一番打气让人安心不少。
病情难测 父母心焦
确认6月23日进行肝脏移植手术前,小蕙馨曾因身体多处骨骼营养不良而出现骨折、肺水肿、呼吸问题等,而两度展延日期。病情变化难测,加上在新加坡人生地不熟,让这四口之家仿佛蒙上一层阴霾。
23日,经过十五个小时的手术,小蕙馨从父亲的肝脏捐赠中重获新生。25日下午,访视员到医院探访,送上吉祥如意吊饰和一份祝福,母亲许霜玲欢喜相迎。这几天,郑萃健的姐姐们也远自吉隆坡前来关怀,见到慈济志工,毫不陌生地交谈和致谢,感恩志工把弟弟一家当自己亲人般地照顾。
尽管手术成功,但小蕙馨的病情不稳定,有多次排斥现象,令父母忧心忡忡。陪伴孩子住院期间,许霜玲几乎无法承受庞大的精神压力,夜里经常失眠,甚至需要依靠药物来控制情绪。
罗翠兰师姊和徐雪友师姊经常到医院关怀和劝慰:“孩子的身体正在适应中,这是正常现象。”当孩子终于从加护病房回到隔离病房,却因受惊而认不出母亲,让许霜玲焦虑又心疼,终于精神崩溃地哭了起来。翠兰师姊以自己孩子的类似经验和她分享,才让她的情绪渐渐平复下来。
陪伴肤慰 安心安身
当南区志工在医院关怀时,北区志工则积极为郑家处理住宿的安排。手术展延,他们的短期租房也期满,于是志工另寻了一间更合适的房子,协助他们舒缓部分心理压力,让他们安心在医院疗养。
7月1日,九名北区志工相约到新住所进行彻底的清扫,希望有一个利于身体恢复的卫生环境,也以这个充满爱心的空间,迎接即将出院的郑爸爸和小蕙馨。
清晨才从马来西亚抵达新加坡的郑三姐,也随同到了新住所,眼见志工们热心地搬家、打扫,还将窗帘和沙发套都洗得干干净净,将每个角落都抹得一尘不染,三姐也忘了连夜搭车的疲惫,一起动手打扫起来。过后她还跟许霜玲分享:“打扫整天,腰都酸了,但看到非亲非故的志工都做得那么用心,我也想来付出。”
手术后,郑家亲属轮流前来照顾,帮他们打点生活起居。其中,许霜玲的阿姨在和新加坡志工互动后,感念慈济人付出无所求,比亲人还细心。已是慈济会员的她发心地说:“回国后,不要只当捐款的会员,要赶快出来投入志工活动。”
手术圆满 欢庆新生
小蕙馨的康复过程反反复复,肝脏一度出现坏死现象,幸好在医护人员的悉心照料下,渐渐恢复生机。从抗拒到妥协接受,小小年纪的蕙馨每天要服用十多种药物,让人心疼。在药力影响下,她的胃口大增,以前只能喝奶水,现在却可以吃下满满一碗粥,小小的躯干变得结实,小人儿仿佛长大了。
7月18日,小蕙馨终于出院回家了!郑爸爸的身体也在稳健复原中。对于经常上门关怀的访视员,孩子甚至还学会辨认蓝天白云制服了呢!
8月22日,郑家一家四口应邀来到静思堂参访。慈济志工用心准备了庆生蛋糕和一辑照片回顾,当一幕幕动人画面闪过荧幕,一幕幕温馨互动也涌上心头——清扫家居、探访关怀、煮素食聚餐…… 看见孩子在三个月内一天天地变得更壮更健康,父母感动落泪。许霜玲分享:“感谢慈济人让我留下美好回忆,虽然住院的日子很煎熬,但经过这件事才有缘认识慈济。原来世间还是有温情的!”
看十八个月大小蕙馨神采奕奕,还开始牙牙学语,和之前判若两人。许霜玲期许:“我希望女儿将来也能透过义务服务,去了解世上并非每个人生下来都是美好的,让她能学会好好珍惜生命,并帮助其他有需要的人。”
27日,小蕙馨一家顺利返回马来西亚。她和父亲的肚皮上,留下了明显的一划,这是亲子爱的印记;而在郑家和慈济志工心头,也留下一分暖暖温情,这是大爱与感恩的共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