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加坡慈济青少年班每逢年终学校假期,都会举办生活营,为学员总结一年所学,圆满一年的十堂课程。
有别于以往的生活营,2014年11月15日营队第一天,66名年龄介于13至17岁的慈少学员,不是吹着空调,舒适地听课,而是聚集在巴西立公园(Pasir Ris Park),在烈日下进行净滩,亲身体验环保的意义。
什么不属于大自然?
学员长张佑平展示平面地图,向学员解说分工和流程,同时也一一列出需要大家遵守的安全守则——不可以下海戏水,看到尖利物要用夹子,不能徒手捡,不能擅自离队等等,出发前做好准备。慈少乘坐巴士从静思堂出发,十分钟车程后抵达巴西立公园海滩。
“大家知道要净滩,但沙滩上看到的东西,什么该捡什么不捡呢?”学员长张佑平提问。
学员们有的摇头,有的点头,答案此起彼落,于是张佑平教大家一个简单的分类窍决——属于大自然或不属于大自然的。“属于大自然,比如贝壳、树枝、椰子壳就不用捡起来;不属于大自然的就像玻璃、塑胶等,都要捡起分类回收或丢弃。”
“想不到新加坡的海边有这么多垃圾。”学员王俐颖首次参加净滩活动,就捡到了塑胶、玻璃、电池、瓦片等等,多种不属于大自然的物件,让她感到讶异。
王俐颖以前没想过随手丢垃圾的后果,加入慈少班后,才从大爱妈妈那里学习到环保知识。她不由得反省:“今天这些垃圾当中,有些可能是我之前丢弃的,宝特瓶丢得最多。如果没有净滩,这些垃圾会一直留在这里污染环境,使人生病,还可能会造成灾害。以后不管垃圾桶多远,我都要把垃圾丢进桶里。”
避免危害海洋生物
巴西立公园位于新加坡东北部海边。公园里绿树成荫,步道横穿一大片六公顷的红树林沼泽。园内设有脚车道、迷宫花园、儿童游乐场、烧烤区、水上活动和游客中心等休闲设施,同时也提供扎营的宿营地。每逢假日,不少家庭来此尽享天伦之乐或与朋友聚会,热闹之余,也因此增加了垃圾量。
“今天你们从海边捡到的垃圾都是属于新加坡的吗?”慈济教联会老师窦俊辉提醒学员:“大海是相连的,同是一个地球村,大家都要做好自己。”他希望人人都明白保护环境是共同的责任,从自己做起,不丢乱丢垃圾,积极环保,否则就犹如早上的“病毒”游戏,不好的习惯相互影响,像致命的病毒快速蔓延到社会上。
戴着手套的学员章彦慈,用力将埋在沙层里的钓鱼线拉起,沿途看见玻璃碎片便会向组员索取长夹子,小心翼翼地把玻璃碎夹起。
彦慈腼腆地说:“希望透过今天的活动,避免不能分解的垃圾流到海里,也期许以后除了自己尽量不制造垃圾外,也会劝身边的人不要乱丢垃圾,不然鱼类把这些东西吃下去,会生病或死去。”
“我平日在外面看到地上有垃圾,都会捡起来,因为保护干净的环境,人人有责。”慈少黄泓铭则毫不犹疑地说。
泓铭从小就跟父母参加环保讲座,耳濡目染下,知道环保的重要。平日看到地上有垃圾他都会捡起来,丢进垃圾桶,如果没有附近没有回收桶或垃圾桶,就会先拿在手上。
学员长张佑平补充,除了不乱丢垃圾,日常生活中要有5R环保理念——拒绝购买(refuse)、减少使用(reduce)、重复使用(reuse)、修理再用(repair)、回收再用(recycle)。
对的事情坚持去做
“这个需要冲洗。”在慈青的带动下,慈少学员把收集回来,可以回收再用的物品先冲洗一遍,进行分类,装进黑色大袋,再带回静思堂处理。有一些塑胶袋陷入泥沼,不过慈少还是无畏肮脏地清理物品,回收精质化,为环保出一份力。
“我们会收集可以回收的物品如报纸、饼干纸盒、塑胶瓶等,我觉得做资源回收可以保护环境,还可以教育其他人也一起来做环保。”陈家两姐妹——怡璇和怡蓓,从去年开始每个月都会到大牌605巴西立环保点做环保,对于回收分类驾轻就熟。姐妹俩还会把家里收集的可回收物品,搭巴士带去环保点。
在日常生活中坚持不用宝特瓶的学员李峪德,在校内还建议校长把即用即弃的纸杯,改以可以循环使用的塑胶杯。校长也非常赞同,开始实行他的建议。
在净滩活动中,峪德感慨:“人类的无情造成沙滩的污染及破坏。”看到沙滩上一只死去的小鸟,让他明白人生无常,更感恩自己所拥有的,不会生起贪欲想拥有得更多,只会买自己需要的而不是想要的东西。
这天慈少所收集的回收物和垃圾量不多,因为上午另有一个自愿团体也发起了净滩活动,可见环保已得到各方的关注。
76名工作人员和12名慈青,一同承担课务组、生活组、攻站游戏策划等。透过半天弯腰动手的净滩活动,学员亲身体验乱丢垃圾对环境的伤害,省思“绿化环境,人人有责”,并能够从自身做起,把环保落实于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