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11月是后港(Hougang)社区环保点成立三周年。经过了社区志工扩编后,环保点由原本的中区协力三转为协力二的志工承接。换了一批志工,面对一张张陌生的脸孔,居民的参与度降低了。为了重新建立与居民的感情和凝聚力,慈济志工于11月22日首次在此环保点举办环保茶会,亦藉此提升居民的环保意识。
首办茶会 注重小细节
十月初,中一互爱环保干事黄德源提出举办环保茶会的想法,得到组队的认同。除了感恩居民三年来的支持与付出之外,更希望的是提升人人的环保意识和加强社区的凝聚力,一起来打造干净的环境。
“欢迎你来参加环保茶会喔!”闷热的午后,志工穿梭在一栋栋政府组屋,带着诚恳的心和邀约卡,在后港先后进行了两次爱洒活动。两次的邀约,获得了不俗的反应,有意愿参与的居民越来越多,对中区志工而言是一种鼓舞。
志工罗政秋第一次承担此次活动的协调,曾经因无法精准地掌握居民的出席率而感到忐忑。为了掌握参与人数与备餐分量,罗政秋与组员成立了关怀小组,大家分工合作,一一打电话向居民确认出席率,再详细地记录下来。
经过了将近两个月的筹备,各个功能组各司其职,把原本空旷的社区场地(N6 Park Marquee)变成一个能说法的道场。志工温福裕在场内架设了大荧幕和舞台,场内设有制作杯垫区、环保袋区、酵素区、手工区和静思人文区。在这些区块中,志工利用回收物将废弃的东西重新做成有用的东西,发挥巧思以减少物资的耗费。
进入年尾,新加坡开始吹东北季风,天气逐渐变得多雨,连续几天下雨,让地温降温不少,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潮湿的气味。潮湿多雨的天气,让志工担心会影响居民的出席率,所幸11月22日环保茶会这天,天气晴朗,共有320位居民参与。
很多居民提早到来,把每个区块都挤满了,大家都想亲身体验用废弃物制成可再用的东西。亲手制作的喜悦,让有些居民在完成一样成品后,又到不同的区块参与制作,做得不亦乐乎。
除了透过影片传达出环保的重要性,节目组更用心策划了环保短剧、手语团康带动等,也邀请因环保而加入慈济的居民上台分享,提醒人人环保不再只是一个口号,而是需要大家付出一点心力,与地球共生息。
感恩慈济 解燃眉之急
吴采玲操控着一辆电动轮椅,缓缓地驶进会场。她的身躯异常的娇小,有别于常人的外形,常会引起他人好奇的眼光。吴采玲出生即患有肌肉萎缩症,身体缺陷让她只能靠卖纸巾维生。三年前先生又不幸患上肾病,需要长期洗肾,突发状况使得夫妻俩陷入经济困境,因为身上已没有多余的钱可用来洗肾。
经过医院的转介,慈济补助了吴采玲先生的洗肾费用,解决了他们的经济困境,直到他们申请到政府的补助。“我是抱着感恩心来的,在我最艰苦的时候是慈济帮助了我们。”吴采玲道出了埋藏在心里的感恩,虽然现在已不是慈济的照顾户,但是这份感恩的心一直都在。她有感而发地说,只要有时间她一定会来参加环保。
居民卓亚华带着两个女儿来参加环保茶会,由于行动不便,所以需要依靠轮椅来代步。她操控着轮椅,带着女儿去每一个区块参观了解。来到了静思人文的区块,卓亚华随兴抽了一张静思语,浅白又深具意义的静思语正好说到她的心坎里。
原来卓亚华抽到的静思语是“无心往坏处想,则任何话都是好话。”她腼碘地说:“有时候很在意别人的看法,静思语却鼓励她事事都往好处想。”当下卓亚华的心结解开了。自从后港环保点启用后,卓亚华和小女儿都会下来做环保,行动不便的她就做些简单的纸张分类,她表示做环保让她和女儿都很开心。
环保茶会的落幕不是句号,而是逗号,因为还有很多善缘等待大家来延续。只要人人多关心大地一点,生活简化一点,就可以节约大量资源,减轻大地负担。
尽管最近的天气多变化,潮湿多雨,但在志工诚恳的邀约下,环保茶会当晚却座无虚席,共有320位居民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