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Telegram Linkedin | EN
医疗

亮丽笑容 从“齿”开始

慈济与护联中心(AIC)合作,为无法走出家门求诊、行动不便的民众,提供居家医疗、居家护理和居家物理治疗。2014年4月启动至今,慈济居家医护团队发现有少数个案面临口腔卫生问题,因此进一步邀请慈济人医会的牙医组,上门为案家看诊和治疗。


SG20150712 MEA PBT 008
慈济居家医护团队初访时,发现陈阿公口腔发出异味。人医会牙医王增峻医师(右一)等人上门初步诊断后,安排在7月12日这一天,为陈阿公洗牙及补牙。(摄 / 潘宝通)

您是否曾经埋怨每天都要刷两次牙?或者为定期做牙龈健康检查而烦恼?

刷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平常的一件事,每天早晚两次的刷牙习惯可以帮助我们清除口腔内的菌斑和软垢。然而,世上还有少数人无法拿起那支轻如笔的牙刷,亲自刷牙;而他们的照护人,也需要专业牙医咨询的引导,以便能更妥善地协助维护他们的口腔卫生。

慈济与护联中心(Agency for Integrated Care, AIC)合作,为无法走出家门求诊、行动不便的民众,提供居家医疗、居家护理和居家物理治疗。2014年4月启动至今,慈济居家医护团队发现有少数个案面临口腔卫生问题,因此进一步邀请慈济人医会的牙医组,上门为案家看诊和治疗。

首次牙科往诊服务是在2015年7月12日,慈济居家医护团队走访了两户案家——69岁的陈阿公和身障人士纪女士。牙医组组长王增峻医师和兩名护士为此特别安排空档前来付出,还随身携带了可移动式牙科仪器、药品等。

两度到访 雪中送炭

“阿嬤!阿嬤我们来咯!”医护团队在门外亲切地呼唤,应门的杜阿嬤脸上满是期盼。

陈阿公罹患老人痴呆症三年,三个月前不慎跌倒而住院,出院后就卧病在床无法自理,生活起居全由老伴杜阿嬷照顾。杜阿嬷一人要照顾陈阿公,又要照顾八岁的孙子。由于体力及时间不足,阿嬷只能每两天才替阿公冲凉一次及刷牙。她帮阿公刷牙时发现牙龈常出血,以为是刷牙力道太大,后来才得知是牙龈问题。

医护团队自2015年6月登门关怀阿公,在提供护理照料时,一旦靠近床边就闻到阿公口腔发出异味。于是,王增峻医师和团队应邀为阿公做初步检查,诊断为罹患牙周病。在安排牙科往诊前,医护团队就开始教导阿嬤为阿公清洗牙齿的正确方式;7月12日牙科团队第二次上门时,阿公的口腔问题已经明显改善了。

原本医护团队想为阿公拔除一颗已开始松脱的牙齿,后来基于牙齿还没有很松脱,决定不需要马上拔除,优先帮阿公补牙。阿公的牙齿满是牙垢,需先洗牙才能判断哪一个蛀牙需要补。由于洗牙和补牙不是在牙科诊所进行,牙医在进行护理时需要有一定经验的医护人员的协助,比如打灯、准备器材、药物等。

王增峻医师说:“比较挑战的是在治疗时,必须同时注意病患的健康状况及准备所需的器材。”其后,细心的王医师也为案家八岁的孙子检查牙齿,其孙子的牙齿情况良好。

“阿公在过去十年都没有做牙齿检查。他患上老人痴呆症后,加上行动不便需要坐轮椅,我又要照顾孙子,更没有想过要带阿公去检查牙齿。”杜阿嬷说道。

之前阿公两周才排便一次,经护理人员指导,阿嬷为他补充水分和营养,减轻了便秘问题,健康也改善了。除了医疗上的支援,慈济居家医护团队也补助营养品,以及关怀阿嬷说承受的压力。如今阿嬷比较能宽心,也懂得更妥善地照护老伴的健康了。

一路陪伴 不离不弃

慈济居家医护团队接着前往拜访纪女士。46岁的女士由于在婴儿时期发高烧,治疗不及导致细菌感染,后来患上脑麻痹。长年卧躺的生活,使得她四肢肌肉萎缩、脊椎弯曲。因睡房空气不流通,三十年前她被家人安置在厨房的一张方桌上。

纪妈妈是纪女士唯一的看护人,其他儿女都已经各自成家。纪女士不会咀嚼,纪妈妈只能煮豆宣、麦片、牛奶等让纪女士直接吞食。有时候因消化不良,吃进肚子里的食物还会在晚上被吐出来。

由于纪女士抗拒刷牙,会咬着伸入口中的牙刷,加上牙齿参差不齐、经常流血,使牙垢不易清理。长期下来牙齿蛀烂情况严重,也引来苍蝇的包围,纪妈妈在不得已之下唯有用菜盖来遮他的脸,让人见之感慨、心酸。

近五十年来,纪妈妈一直细心照顾纪女儿,不离不弃。近年来纪妈妈年纪渐老,担心自己不能长久照顾女儿,几次曾因长年累月面对的压力,而想过抱着女儿从高楼一跃而下,了结痛苦。纪妈妈最后还是不忍心,继续坚持照顾下去。说到这里,纪妈妈双手合十向着神台,哽咽地说:“神保佑,让孩子比我先‘走’,不然谁会照顾她?”

志工听后拍拍肩安慰阿嬤:“照顾好自己的身体,才能照顾好女儿。不需要担心。”

拔苦予乐 伴您左右

纪女士几乎满口蛀牙,需要拔除。医师考虑到纪女士无法承受太多疼痛,决定先拔除三颗,之后再分成好几回完成。在两位医师及三位护士的合作下,纪女士仰卧在桌上,何美芳牙医师小心翼翼,“挑战在于拔牙时,需特别谨慎以免牙齿被患者吞嚥进腹。”

在旁陪伴和指导的王增峻医师说:“病患躺在床上,牙齿发炎,在受苦。我们只能尽我们能做的,为病患减轻痛苦。”王医师认为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,因为面对着特殊群体,即使可以收费,也未必有牙医愿意上门提供服务。

以前,缺乏照顾特殊人士的常识,纪妈妈坦言很多事情都不知道。现在多一些朋友陪伴纪妈妈,让纪妈妈觉得比较安心。“现在有慈济人在药物及心理上的协助,我比较看得开。”

牙科服务结束后,纪妈妈虔诚祝福说:“希望孩子开开心心,身体健康。”纪妈妈一边送着医护团队出门外,一边不停地道谢。一直到大家乘电梯离开时,纪妈妈还望着电梯挥挥手。

这不就是印证了静思语“有苦的人走不出来,有福的人就要走进去”吗?

SG20150712 MEA PBT 004
由于洗牙和补牙不在牙医室进行,牙医在进行牙科护理时需要有一定经验的医护人员的协助,比如拿灯、准备器材、药物等。(摄 / 潘宝通)

SG20150712 MEA PBT 009
杜阿嬷(右)在陈阿公正接受牙齿护理时,和医护团队分享来出家庭的生活照片,想起从前事也不禁笑了起来。(摄 / 潘宝通)

 SG20150712 MEA PBT 019
拔牙的过程需要两位医师及三位护士的协助。纪妈妈(紫衣)在一旁握着纪女士的手,不停地安慰:“妈咪在这裡,牙医姊姊帮你拔牙,不要怕哦……”。 (摄 / 潘宝通)

SG20150712 MEA PBT 020
何美芳医师(黑衣)跟纪妈妈(紫衣)分享平常要怎么照顾女儿的口腔卫生。(摄 / 潘宝通)

SG20150712 MEA PBT 025
牙齿护理结束,何美芳医师(左二)一行人在离开前向纪女士道别,纪女士伸手,牵起居家医护服务负责人林金燕的手,以示感恩。(摄 / 潘宝通)


延伸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