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踏进黄阿嫲的家,就看见客厅堆满杂物,有许多衣物、超过十把大雨伞、各类电器等;供桌上也有不少供奉了几天的水果和香灰等待清理,靠桌的墙壁也被烟熏黄了;冰箱内也堆积很多过期的斋料。
新加坡红山一带住着许多独居老人,高龄79岁的黄阿嫲也是其中之一。半年前,黄阿嫲跌倒伤到腰骨后无法久坐或久站,因而无法继续工作,经济负担变大。黄阿嫲转向社会服务中心(Social Service Office)申请补助,社会服务中心则建议阿嫲把家中的空房出租来增加收入。
然而,黄阿嫲家里的杂物堆积如山,在出租房间前还需一番清理,但阿嫲无法独力完成,因此需要社区慈善团体协助。朋友协助提报后,慈济基金会(新加坡)接获此案,志工与黄阿嫲沟通后,决定成为阿嫲的助缘,于2016年4月24日为阿嫲进行居家大扫除。
不要扔掉 我要结缘
星期天早晨,十五名志工带着大小纸箱、抹布和油漆前往黄阿嫲的家进行打扫粉刷。大伙儿分成两批:五名男志工先到阿嫲的空房把杂物搬出来后再粉刷空房,其余的志工则在客厅和厨房分类杂物。
“阿嫲,这个包装内的东西还有用到吗?可以丢掉吗?”虽然面对很多大小不一、甚至很零碎的收据,志工仍一一地询问黄阿嫲,以免把阿嫲重要的物品给回收或丢弃。黄阿嫲时而皱眉,时而摇头,舍不得的物品还真多呢!
志工见状,换一个方式问黄阿嫲:“阿嫲,可以回收或和别人结缘吗?”只见黄阿嫲点头,信佛多年的阿嫲很开心可以和别人广结善缘。
回想起志工第一次到访时,黄阿嫲有点拘谨,不太愿意说出自己哪里需要帮助。“阿嫲其实对陌生人有防备心,因为阿嫲心地善良,曾经被别人欺骗而损失金钱。”志工王丽娟说道。
黄阿嫲其实早在十多年前就认识慈济,当王丽娟向阿嫲提议请志工来打扫时,阿嫲第一个反应是:会不会占用太多志工的“宝贵”时间?同时,黄阿嫲也担心东西直接被丢弃很可惜,王丽娟就安慰道:“阿嫲,你一个人打理不来,慈济志工就是为有需要的人付出,只要安排在星期六或星期天,志工就能到你的家打扫了。可以回收或结缘的物品,我们就不会丢弃,阿嫲放心。”
自我反思 推己及人
中午时分,打扫还剩下一半,王丽娟陪着黄阿嫲整理供桌,将佛像一尊一尊地擦拭。“阿嫲,下次供佛用的水果,一种买一两粒就好,这样就不会太多吃不完。”王丽娟一面擦拭着,一面劝导。
曾经多次参与照顾户居家打扫的王丽娟,在整理的过程中不断反思:老人家喜欢囤积东西是因为节俭的习性,想要留着以后使用,但收久了却会忘记,造成杂物囤积。“每次打扫都会提醒自己,购物时是需要还是想要?一个人真正需要用的东西不多,存的东西很多。”
当天天气闷热,但志工沈顺德总是面带微笑地清理黄阿嫲的杂物。“看到她行动不方便,我们能做的就是义不容辞地帮助她。虽然我的年纪也不小了,但是我还能够走动,还有气力,就应该这样做。今天把阿嬷的家打扫清洁,大家都很欢喜。”沈顺德认为,杂物等于烦恼,一个家满是杂物,回到家里也会很烦躁;打扫清洁后,烦恼也会跟着不见。
在整理过程中,志工连美儿意识到保留下来的物品还是要好好归类,方便黄阿嫲日后容易寻找。“阿嫲,你不用担心,东西我这样帮你分类好不好?”安了黄阿嫲的心后,连美儿根据阿嫲的使用习惯和频率,将物品仔细归类。尽管微细,连美儿还是抱着尊重的心态询问黄阿嫲。
经过五、六个小时,连美儿大致把物品分成四类:其中一类是佛书、佛具,部分留给阿嫲做收藏,也有一部分想跟其他佛堂结缘;另一类中有很多证书与相关用具,如理发课、化妆课等;阿嫲也很会画画和书法,珍藏了很多文房四宝,如各类毛笔、墨砚等。
傍晚六点半,打扫粉刷结束时,黄阿嫲开心地说道:“多谢你们的帮忙。以前看到什么就买,所以堆了很多,但就是舍不得丢掉。”黄阿嫲没有孩子,也没有兄弟姐妹,“你们来就多了朋友,我很快乐。”房子打扫粉刷了,空房可以租人了;临别前,志工祝福黄阿嫲能顺利找到新房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