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Telegram Linkedin | EN
慈善

访视如访友 南区好事成双

要帮助的人太多,一天的慈善日不够,那就增至两天吧!慈济基金会(新加坡)于2016年6月5日开始落实每月一次的“全岛慈善日”,但“南和气”访视员在“全岛慈善日”和前一天,连续两天全体动员进行家访,履行和照顾户的常月约定。不管是高龄八十岁的乐龄人士,或是承担干事的上班族,还是走过伤痛的单亲妈妈,访视员再辛劳也甘之如饴。


SG20160604 CHA PBT 001
在新加坡南部近市中心一带,地段昂贵,社区开发得较早,繁华的景象下隐藏着需要关怀的暗角。南和气的慈济照顾户多达两百多户,约占全岛总数之半。摄 / 潘宝通

“一定要做完(访视个案)!”访视干事连美儿说:“照顾户一个月才见我们一次,可能对他们来说,很渴望这一天有人来找他,听听他说话,把补助金交给他们。像老朋友一个月见一次面而已,我们能为他们做的其实不多。”

抱着“付出无所求”的心情,访视干事一直希望能带动更多人,深耕慈善福田。然而面对绝大多数都是上班族的志工的现况,人力动员是最大的考验。在新加坡慈济尚未明定一天作为“全岛慈善日”之前,“南和气”的访视干事就设想了种种方法来克服。

访视员少 户数太多

在慈济小区志工的制度下,东、南、北、中四个和气区之一的“南和气”,横跨岛国的西南与南部,从裕廊西一带延伸至市中心,访视个案大约两百多宗,占全岛案数的近半。

一位访视干事需要负责十五至三十户照顾户,有时则是两名访视干事共同负责三十户,承担不可谓不大。从新案评估、人力安排、访视参与、报告撰写等,都是由这群干事一手包办。案数众多,干事难以深入关怀;另一方面,其他访视员多是配合,并无固定负责的案家,因此经常会被分配探访不同的照顾户。干事连美儿发现“志工无法进一步承担,而我们也无法好好传承经验。”

于是,南和气尝试落实慈善日,在每月的一个星期天召集所有发心访视员一起投入家访工作。尽管凝聚了众人的力量,一天的慈善日还是无法完成所有个案。干事王丽娟说:“那时我们一天只能完成三、四十户,剩下的另一半户数就由干事自己联系志工,挪出时间在下班后做访视。”

人人慈善 试跑主责

在2015年新加坡四合一干部精进研习营中,台湾慈济安排了资深志工和职工,前来新加坡推广“见苦知福——深植慈善八化”子计划,倡导“人人做慈善”、“慈善日”、“主责志工”等精神理念。这也鼓舞了南和气访视干事的士气,认为可以通过每人主要负责两、三个个案的“主责志工”制度,让人人有事做,事事有人做。

“志工慢慢开始明白慈善是人人必须做的事……这股力量是很大的。”王丽娟开心地说。南和气在2016年5月1日的该区慈善日,率先试跑主责志工制度,反应超乎想象。

干事连美儿感恩地说:“之前分组动员的规划都是干事在做,很感恩现在小区组长勇于承担,协助通知主责志工……一个个打电话问,问愿意跟这位伙伴一起做访视吗?问一个月可以出来多少天?”

主责志工搭配固定的访视员,如此能够培养默契及传承经验。如此搭配除了考虑交通工具,也考虑志工与照顾户所擅长的语言,譬如非华裔照顾户会分配给擅长英语的志工,如此一来双方的沟通就更顺畅,无需翻译。

“我们看到主责志工的用心,他们的专业程度是让你非常惊喜的,他们其实可以承担,只是我们之前不敢给他们压力,不敢传承。现在有这个传承,我们看到了成长。”看到了团队的力量之余,连美儿也感受到大家的积极,主动询问如何可以把个案关怀做得更好。

承担主责 互相补位

经过多时的团队共识和筹备,新加坡慈济也在6月5日正式落实“全岛慈善日”;而南和气评估其个案和志工人力后,将慈善日增至两天,6月就落在4日和5日。

经过上个月的试跑,参与的访视员更多了,连续两天共有193人次投入。4日下午,访视员相约在佛教慈济义诊中心(义诊中心)和佛教慈济健检暨义诊中心(健检中心)集合。大家聆听行前叮咛后,四、五人一组,各自领取照顾户名单与物资,小组简短讨论照顾户的近况后,就逐户上门拜访照顾户。群策群力下,两、三小时就能完成四、五户家访,然后小组再聚集分享体会和见闻。

参与访视三、四年的李家运,首次接下主责的任务,五月试跑前他用心读了访视干事寄来的历年访视报告,并列下这次访视需要向照顾户跟进的事项,也利用途中时间和其他访视员进行讨论。

自认纸本行政作业并不在行的八十岁志工骆明水,非常感恩伙伴李家运的补位。他认为访视员的任务是帮忙照顾户打开心门,“可以用静思语来打开他们的心门。如果没有建立好感情,你讲的话都不听的。”

同行的四人中,共有三人承担了主责志工。在慈善日前夕承担主责的志工,则在慈善日当天配合其他主责成为一般访视员。大家主次分明,相互配合,十分认同主责志工的制度。骆明水说道:“『主责』只是名相,其实人人都是访视员。”

“大家看我年纪大,不敢给我做。我要主动争取机会让他们给我付出。”年届八旬的骆明水,善用人生分秒,这次还勇于承担了“主责志工”。他与伙伴分享:“人生最后也是往生,如果没有走入做访视,没有看到人间的生老病死,怎么去面对?”生活在安逸的新加坡,骆明水希望自己居安思危,通过访视工作见苦知福,也持续付出自己的一分心力。

骆明水说:“这个社会是共生的,是生命共同体。一个人除了父母的恩情,还要依靠社会的一切,所以要回馈这个社会。”

宛如家人 相互成长

5日早上,几乎同一批志工再度来到同一个集合点。志工谢玲仙、冯美珍和沈春花从健检中心出发,前往探望伍女士。

“上次不小心割到手的伤口怎么样了?有没有好一点啊?”志工谢玲仙记得不久前感恩户手指被割伤,于是亲切问道。谢玲仙及冯美珍两人已经一起负责跟进伍女士好几个月,不仅对伍女士本人相当熟悉,也了解案家一家五口的近况。记得伍女士两个女儿最近有考试,志工也关心女儿的学业。

伍女士一边在替躺在病床上的丈夫喂食,一边和志工聊起家常事,如:用盐水洗菜,买有机蔬菜等等,气氛融洽宛如一家人。志工半开玩笑地问伍女士的丈夫:”记不记得我们是谁?”“慈济。”他的回答逗得伍女士和志工都笑了起来。

人与人之间相互关怀很重要,单亲妈妈郑丽琴曾经历一肩扛家计的生活磨难,因此更加把握付出。投入访视几年后,郑丽琴有感而发:“要互相的关怀和安慰人家,这个是很重要的。因为我不想他们跟我以前一样这样苦。我现在还健康,能够付出就尽量去付出。”

学习缩小自己,走入照顾户的心里,然后看到照顾户的成长与改变,这对访视员来说,是一分内心欣慰,也是一种自我成长。连美儿坚决地说: “看到访视员学会把爱传出去,那个是一个无价的回报,所以如何的辛苦我们都会做下去。”

SG20160604 CHA PBT 004
2016年6月4日,慈济基金会(新加坡)落实全岛慈善日前一天,南和气访视员已展开了每月两天的慈善日。图为集合地点之一的佛教慈济义诊中心。摄 / 潘宝通

SG20160605 CHA SYJ 013
访视干事王丽娟(左一)回忆尚未落实“见苦知福——深植慈善八化”子计划之前,访视员一天只能完成三、四十户,剩下的一半户数就由干事自己找志工,挪出时间在下班后进行访视。摄 / 苏月娇

SG20160604 CHA WJH 005
参与访视三四年的李家运,接下首次主责的任务,利用路途时间和其他访视员进行讨论。摄 / 吴佳翰

SG20160604 CHA WJH 023
年近七十岁的郑耀山(左),年近八十岁的骆明水(中)和李家运(右)正在关怀年纪五十多岁的照顾户。摄 / 吴佳翰

SG20160605 CHA LMT 035
在佛教慈济义诊暨健检中心,志工分成两组个别叮咛。图为“南二互爱”组志工。摄 / 林明达

SG20160605 CHA FYT 023
在佛教慈济义诊暨健检中心,志工分成两组个别叮咛。图为“南三互爱”组志工。 摄 / 符亚添

SG20160605 CHA FYT 049
“上次不小心割到手的伤口怎么样了?有没有好一点啊?”记得不久前照顾户手指被割伤,志工谢玲仙(右二)亲切地问道。摄 / 符亚添

SG20160604 CHA WJH 003
看到照顾户学会把爱传出去,访视干事连美儿认为如何的辛苦都会做下去。摄 / 吴佳翰


延伸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