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新加坡每年产生八百万吨的垃圾,足以填满50万辆双层巴士,估计这个公园也容纳不下。”环境及水源部长马善高在“边走边捡、徒步环保”(LitteRally 2019)活动中表示。
此活动由志愿组织新加坡仁人家园(Habitat for Humanity Singapore)配合“保持清洁,新加坡!”( Keep Clean, Singapore!)运动,于2019年5月26日举办。部长提及“保持清洁,新加坡!”是国父李光耀先生在1968年亲自带动,如今这份文化遗产的推动已经从政府单位深入到民间运动。
在短短三个小时内,647人分头在宏茂桥、碧山、玛丽蒙和实龙岗四个邻里边走边捡垃圾,清理了三百公斤垃圾。
“希望有朝一日我们不需依靠五万八千名清洁工人,大家用自己的双手维持一个干净的新加坡。”部长眼见有学子参与而感到欣慰和赞赏,并鼓励民众迈向零废弃,多用环保袋和杯,正确分类和不污染资源分类箱。
捡垃圾 带动清洁文化
一路捡起的垃圾当中,有多少是可回收的资源呢?又有哪些是真正的垃圾呢?
身为合作伙伴之一的新加坡慈济,除了在终点站的分类区引导民众亲自进行分类,也负责环保5R的宣导(Refuse, Reduce, Reuse, Repair, Recycle)。志工耐心地宣导:“大家要注意看清楚喔!肮脏的纸巾是垃圾喔!”
民众用夹子翻找可回收资源,投入蓝色资源回收箱;再把垃圾放入深绿色垃圾桶,整个会场顿时变得热闹哄哄。
四名德明中学学生,通过网络宣传而来。其中一名学生李若琦觉得一个人在街上捡垃圾有点不自在,结伴一起参与可以捡到更多垃圾,也能鼓励自己以后主动捡垃圾。看着满满的四箱垃圾桶,只有一个资源回收箱,她认为大家必须更加努力减少垃圾,“因为身旁有环保意识的朋友的影响,我现在会带环保袋和打包盒,可以尽自己的本分来爱护环境。”
18岁同龄的黎俐妏(下图右二)说走在路上,看到很多可回收物都不敢拾起来,参与这次活动终于可以做到了。“其实要带动人人环保的理念,必须从自己开始做起,然后慢慢地感化身边的人!”她听了慈济志工的环保宣导后,腼腆地笑说;“原来回收的东西,是有价值的!”
摄 / 吴伊文
慈济在会场左侧的环保宣导区,竖立了显眼的主题看板“环保精质化,清净在源头”,区内展示“瓶瓶罐罐纸电1357” 环保十指口诀看板,并设计了有趣的环保5R互动游戏,提升大家的环保意识。
“环保5R最重要是Refuse。”11岁的倪喜妲(Nihitha,下图左二)坚定地说:“我拒绝塑料袋和吸管,它们破坏环境,流入大海让很多鱼死亡。”她认为身为消费者的我们如果从源头就拒绝使用,商家就会减少生产,我们就不必大费周章来做环保。
倪喜妲的父母专程从淡宾尼带她和妹妹一起参与活动,让爱护环境的意识植入孩子的心灵。他们也参与升级再造(upcycling),用饮料包装盒子做成各种各样不同的环保用品。
活动会场也设有故事书回收区(MOBY the book whale),让爱好阅读的民众把家中故事书带来互相交换或环保循环使用。慈济摊位隔邻的“可持续发展计划”(The Sustainability Project)摊位,则展示了用植物制成的环保用品,以及用回收的美丽包装袋缝制的成实用环保袋。
心富有 营造环境之美
来自博理中学中一班35名学生在老师带领下,带着多袋垃圾在中午时分抵达终点,成为这次活动最后一批环保卫兵。
主催“边走边捡、徒步环保”活动的新加坡仁人家园,以创造宜居家园为目标。总干事杨达明庆幸在本地“居者皆有其屋”无需支援建盖,但“房子的周边也很重要,创办人米勒‧富勒(Millard Fuller)曾说如果你的环境是肮脏的,你还是处在贫穷的思维里。”
被誉为“花园城市”的新加坡,归功于幕后的清洁工人。杨达明希望鼓励更多年轻人,包括幼童参与净街,重点不在于捡垃圾,而是让更多爱护家园的努力被看见,带动这种风气和文化。
杨达明十多前在印尼海啸重建家园计划中认识慈济,了解到除了赈灾和扶贫的投入,环保教育也是慈济的志业重点,所以邀请慈济共同来推动。新加坡在环保方面尚有进步空间,他认为必须更努力去做,因此希望继续和慈济合作,用双手和行动,时时“保持清洁,新加坡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