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Telegram Linkedin | EN
环保人物

弯腰的每一步 都要捡起一个铝罐

什么习惯会陪你到老?出身贫寒的黄露丝从小爱物惜福,做资源回收分类的习惯也逐渐影响身边的人。多年来她承担了慈济环保教育站的站长岗位,经常是最后一个拉下闸门,因为这是被她称作“家”的所在。



从住家前往慈济环保教育站的路上,黄露丝(左)眼观四面,随时弯腰把路边的铝罐、宝特瓶等捡起来。(摄/ 曾美珍)

当环保志工陆陆续续离开位于兀兰工业区的慈济环保教育站,黄露丝孤身留下做最后的打点。握着抹布,她来回擦拭消毒方才志工可能触碰过的物品。过去一年,环保站因新冠疫情起伏而开开关关。对黄露丝来说,在难得可以让志工付出的时机,防疫工作千万不可马虎。如此繁琐的工作似乎没有考到她,她持续履行站长的职责,毫无怨言。

这无声的一幕,反映了黄露丝过去七年多的坚持。她的环保志工之路,始于2007年。当时,她参加了居民委员会环保组,负责带领自身组屋的环保推广工作。在一场社区环保推广活动上,她认识了慈济志工,慢慢了解慈济的环保理念。

当环保站于2014年启业后,她开始在友人许振耀的鼓励下,更积极投入慈济环保活动。

“振耀师兄不断地和我说,环保站很靠近我的家。如果不是他,我可能不会回来慈济。”58岁的她说道:“环境和气候不断受到破坏,我只是想为社会付出。我出身穷人家,所以喜欢做环保,能够惜福爱物。”

坐言起行,决定定期到环保站帮忙后,每次付出都是黄露丝对保护环境的承诺。一周两三次的环保站值班,她把物品分类、协调志工排班、关怀志工等当作本分事。

黄露丝的热忱,感染了左邻右舍。邻居时常把回收物放在她家,请她一起拿去回收。提着大小袋的环保物,从家门口步行到环保站是街坊对她的印象。偶尔,在路上看见可回收的物品,她也会把物品捡起。回收物过多的时候,她甚至会拉着载满“宝物”的手推车,如常步行出发。

 戴着口罩,黄露丝的消毒工序丝毫不马虎。(摄/ 曾美珍)

 和其他年长志工一起分类纸张,黄露丝也会顺道和她们话家常,彼此关心。(摄/ 曾美珍)

力行曾发过的愿

黄露丝对环保和环保站的投入,环保志工和职工都看在眼里。

“她很负责任。说到做环保,她不怕手脏,也愿意待在环保站到结束为止。”慈济环境永续执行员黄芯桦分享道。“她也会照顾老菩萨,鼓励她们参加慈济活动,确保她们身心健康。”

多年来,洪秀群是黄露丝在环保站的好搭档。“我很开心,可以和她一起做环保,参加活动。我来这里,时间一下子就过去了。要不然我在家很闷,没事做。” 

大家对黄露丝交口称赞,她谦虚自持。环保教育站站长的头衔,对她而言只是名相,她要做的是圆满自己曾经对证严上人所发的愿。

“当我在台湾参加四合一干部训练营的时候,我曾经对上人发了一个愿。只要我还在,我会顾好环保站。”她说:“站长只是名称而已,他们可以随便叫我其他名字,我只要把要做的做好。”

环保站外 影响亲友

黄露丝把环保落实到生活中,也渐渐影响了身边的人,邀请他们前来环保站付出及做环保。她的丈夫李广伟也耳濡目染,定期和她来到环保站付出。

“我觉得她对环保站的热忱,是一件很好的事,可以帮助社会。她去环保站后,她的环保意识进步很多。我想她在那里应该学到很多!”60岁的李广伟说道。目前仍在电子工厂上班的他说:“我跟着她去环保站,久了也对环保更有警觉,知道如何保护环境了。”


黄露丝和李广伟在家里分类环保物资。(摄/ 曾美珍)

同样地,两位儿子也受到母亲的影响,偶尔也会前来环保站帮忙。除了家人,还有黄露丝兼职照顾的两名小孩,也同样近朱者赤。黄露丝在家有规划分类空间,男孩们放学后来到黄露丝的家,也会自动自发、熟练地帮忙分类。

“我有教孩子环保和回收的重要性。最小的那个还会很开心地给我看他如何做分类。”黄露丝补充:“我们家里的分类区有纸张、塑料、铝罐等。教了他们后,他们自然而然地做,也不会觉得麻烦。”

黄露丝在环保站付出之余,也渐渐地影响了生活周遭人事物。不管是家人、慈济志工或是兼职照顾的小孩,每一位都从她的身教言教中获益不浅。随着环保教育站停止运作,黄露丝难掩失望之情,但这无阻她继续推广环保的决心。

她回想:“环保站有许多难忘的回忆,我们一起庆生,一起吃团圆饭。这不止是一个做回收的地方,而是我们的家,有归属感的家。”

“关闭环保站有点可惜,但是我仍会继续做环保。我们总不能随便丢弃我们的物品,不做资源回收。”

黄露丝多年来对环境的爱护实在让人敬佩。虽然环保站将在2021年9月30日停止运作,但只要像黄露丝般的志工精神仍在,保护地球的任务将永远地延续下去。

 

(资料来源:潘在祥)


延伸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