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Telegram Linkedin | EN
综合

你看见我了吗? 客工用故事发声

这些客工不只是“外来劳动力”,他们是有故事的人。劳动之外的时间,他们是舞者,是诗人,是摄影爱好者。每个人都是某人的儿女、丈夫、妈妈,都有各自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想象。


慈济人文青年中心和IAMinVISIBLE联办“你看见我了吗”故事展,盼透过生命故事分享和交流活动,拉进本地民众和客工的距离。(摄/ 曾美珍)

我站在这里,

寻求爱、归属感,

以及接纳包容,

为了建立家园,

一个远离家乡,

但温暖至极的家。

舞台中央,来自菲律宾的维加拉(Janelyn Vergara),在朗诵自己的诗歌后以这段话作结,她以自身经历,描述对新加坡的强烈情感,和对家乡的挂念。

维加拉来新加坡当家务工七年了,她是许许多多家事客工、产业客工的一份子,他们人数多达140万,早已超过岛国四分之一人口。但是,你不会在组屋楼下的咖啡店遇到他们,通常也不会在购物商场与他们擦肩而过,他们有自己的宿舍,有自己常去的特色商场,有爱聚集的露天广场,而多数新加坡人不会在那里光顾。

菲律宾家务工维加拉(右)在同伴的伴舞下,高声朗诵自己写的英文诗。(摄/ 曾美珍)

住在一个新加坡,生活在不同世界;他们一直都存在,只是我们视而不见。而慈济人文青年中心和新创企业IAMinVISIBLE决心用交流活动打造友谊的桥梁,连接这两个世界。

2022年8月7日,就在国庆日的前两天,这两个团队于慈济人文青年中心联办“你看见我了吗”(Do You See Me? )故事展,汇集来自印度尼西亚、菲律宾、印度、泰国、中国、孟加拉国及缅甸等43名客工的生命故事,和9名变革者的心路历程。展期至8月31日。

推介礼上,客工尽情施展各自的才华,舞蹈表演、乐器演奏、诗歌朗诵,还和慈济志工们一起演绎手语歌曲。团队也安排客工们和非政府组织成员对谈,向本地居民分享自己的故事,甚至邀请大家一起享用他们带来的特色食物。

舞台上,客工朋友身着民族服饰,尽情展现各自的表演魅力。(摄/ 曾美珍)

大合唱环节,客工和慈济志工一起演绎手语歌曲《一家人》。(摄/ 李富民)

义顺集选区国会议员吴顺喜在致辞时有感而发说,自己的祖父是从中国福建省坐船来到新加坡的,后来在圣伯特理中学(St Patrick’s School)当保安,说起来他也曾是外来移民,而过去数十年我们享受的繁荣安定生活,都是由这般数不尽的外籍客工和新加坡人默默创造出来的。

吴顺喜继续说,透过一个个客工的生命故事,让本地民众有机会认识他们的生活、爱好和梦想,不再只是把这些客工视为劳动力,而是一个个“有人性的人”,“有时我们会忘了这一点。”

“因此,‘你看见我了吗?’并非只关‘他们’的事,而是关乎‘我们所有人’的事,我们需要彼此,我们团结在一起会更强大(Stronger Together)!”

除了吴顺喜,其他出席贵宾还包括人力资源部保障、关怀与接触小组(沟通与接触中心)助理总监Desmond Kan、外籍劳工中心主席杨木光、菲律宾大使馆文化和菲律宾社群关系官员Rosellie L. Bantay、慈济基金会(新加坡)执行长刘瑞士等。

推介礼开始前,义顺集选区国会议员吴顺喜和客工们亲切交流。(摄/ 曾美珍)

热闹的表演现场外,在一张张大幅人像看板、一个个故事与影片中,IAMinVISIBLE记录了43名客工的故事。这些故事都是他们的亲身经历,有好的,也有不那么尽如人意的。有女儿先后错过给父母的送终,有家务工说回国发现两岁的女儿不认得自己,还有客工不满宿舍环境不好、准备的食物经常变质腐坏……

但对很多客工朋友而言,新加坡是他们实践梦想的“机会之地”——那些为家人买房子的单亲妈妈、趁午休写诗和摄影的建筑工友、学会说华语的印裔客工、想当YouTuber分享新加坡生活的青年等,一个人背后就是一段情感、一种乡愁。

展厅集结了43名客工的生命故事和9名变革者的心路历程。(摄/ 曾美珍)

目前就读新加坡国立大学的陈紫绮,仔细阅读了每位客工的故事,并拿起黑色马克笔在多张海报留言,她说:“想以此感谢他们的贡献,希望让他们知道,人们真的把每个人的故事看进心里了,他们的自我揭露并非随着展示完了就结束了。”

许多观展民众都拿起笔,在移工故事的看板留言,写下对客工的鼓励与赞美。(摄/ 曾美珍)

策展团队期望透过故事展,冲破本地居民与客工之间隐形的界线,让新加坡听见客工主体的声音。IAMinVISIBLE创办人兼策展人蔡宁配记得,她刚创办IAMinVISIBLE时,身边亲友多半不解:“为什么你要关心外劳?为什么不是关心本地的低收入群体?”

大家难以想象自己和移工的交集,这让蔡宁配更坚定,IAMinVISIBLE做的事很必要,而且值得在国庆月办这个展览,让本地民众思考这些年我们所忽略的客工身影。

“他们真的太有才华,比我们还优秀,我们只是恰好生在更好的地方、拥有了一些优势,而他们想追求更好的未来,这和我们并没有不同。”

改变不容易,但蔡宁配希望,这个展览能埋下一颗种子,“许多客工很感谢新加坡这片土地,让他们和他们的家人能过更好的生活,疫情期间有位客工弟兄告诉我,‘新加坡照顾我就像照顾新加坡人一样’,我想应该要让新加坡人听到这些声音。”

许多客工呼朋唤友前来参加盛会。(摄/ 李富民)

新加坡客工乐队(Migrants Band Singapore)的乐手在台上落力演出。(摄/ 李富民)

当天节目结束后,维加拉回到台下,和一位华裔女士亲昵地拉拉手打招呼,然后把女士身旁的小女孩抱起来放在腿上坐着,三人看起来十分亲密。原来,女士许嘉文是维加拉的雇主,雇主夫妇知道今天维加拉有公开表演和座谈,特地带着女儿前来观看,以实际行动支持她。

许嘉文(左二)夫妇特地带女儿来支持维加拉的表演(左三),一家人开心和维加拉的故事看板合照。(摄/ 李富民)

许嘉文说:“她早就是家里的一份子,支持家人是理所当然的事;这些人都是建国的一份子,新加坡不只是由新加坡人建造的,没有他们,我们无法达至今天的成就。”

在新加坡有140万个客工,他们的故事有可能是辛酸的、克难的,但也有机会是快乐的、梦想成真的,而参与创造故事方向的,正是我们每个人所释出的倾听、同理与善意。


延伸阅读